〈父後七日〉文本:http://www.books.com.tw/books/series/series9789866249174-1.php

--


  人就是這樣。先從這篇文章說起,本來要寫的主題應是讀後心得,前文(已獨立為下面文章)卻成了不很相關的生活隨筆,全都肇因無常之下難以捉摸的行為體現。有點難懂?再拿個比喻:詩人習慣把抽象講得具體,將具象寫得虛無,讓人感到矛盾之餘又不得不欽佩那細微的兩者關連性,文字因而詩化唯美。孰知詩人是否真刻意安排,亦或只是美麗的意外?〈父後七日〉似有那麼一些這樣的人生況味──平實之中見荒謬,荒謬之中現平實。

  在傳統習俗盛行於家家戶戶的台灣,民間信仰所衍生出的各種儀式,繁複到令人眼花撩亂,尤其對我們這個喜愛持懷疑論的世代,每每見聞,不禁要問:「意義何在?」儀式原先的立意不過出自於恭敬之心,卻能因宗教信仰的種類殊異,繁衍進化成大大小小、籠統細瑣的一動一作,我想這是「造物者」、亦或是「始作俑者」始料未及的吧!

  充滿創造力的想像,無疑體現在台灣民間信仰的各種儀式,〈父後七日〉點出了最典型的例子:喪葬。從每個別具意義的動作,來寄望死者於身後的「路」也能好走;也期望藉由動作本身,間接抒發在世人對死者的不捨哀情,作為告別。文中不刻意隱晦,也無大肆渲染描摹台灣民間喪葬儀式的標準程序,反倒透過作者的視角輕描淡寫,使人印象深刻,從而感發對於習俗的「不重要性」與「必要性」拉扯的矛盾心理,產生極大共鳴。

  長者、誠心信仰者告訴守喪的在世人,萬一哪裏弄個不好,你爸你媽阿公阿嬤大伯阿姨叔叔姑姑表哥弟堂姐妹甚至兒女子孫,下輩子無法投胎到一戶好人家。儀式如同巫術煉金術化學實驗,不小心一個環節疏漏有差錯,難保會發生什麼後果。然而喪禮的後果必是無從得知了!〈父後七日〉用一個詼諧的手法,也是作者一家人療傷的方式,來對前面了然於心的答案,作為對死者的最後道別。一如人們常說的:「日子總是要過。」生活,生者活著──相對於死者──過不下去就完了。如何過下去?那又是得自個兒走的路了。

  讀〈父後七日〉很容易使人有親切感,特別是生息於台灣這塊鄉土,濃厚的民俗味氤氳之中成長的我們。難有從未參加民間喪禮的經驗,即使真無經歷也多少遇見過,披麻帶孝、涕淚號哭的印象深深刻畫於腦海,加以鄉土味的閩語飛白,瞬間自己彷彿置身典禮之中,化身為不知名的一角,同樣滿臉縱橫、頻頻拭淚。

  作者著墨父親的形象使人較有印象的,停留在對菸插在香爐的不敬必定不以為意,末尾即借菸燃引無法收拾的思念,方才瀰漫出隱藏於冷靜之下,刻意忘記、壓抑的悲痛,令人鼻酸。讀到此,原以為悲傷早已成為腦海中漂浮的無名屍骸,此時此刻死而復生,自記憶底處如海嘯撲湧到眼前的零碎片段淹沒了我,深深浸淫到似曾相識的失落。

  這是一個無常世界中習以為常的故事,全篇文字平實勾勒了平實的生活,從七日的守喪中體悟悲傷與儀式動作何以共存的荒謬──理智告訴你不合理,行為仍依樣畫葫蘆而合乎禮。諷刺出人們面對無常的無力、無助、無奈,是最為真實的人生寫照。當所有荒謬已成定局,生活才從渾沌中回歸平實,「父後」極欲忘記的哀憫,僅僅被「七日」之間的繁文縟節中沖淡,終究沖不散「七日後」時不時無意間翻襲來的喪父之思。至此,我們該學習如何安全降落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ny97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