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要談武俠片,不談「武俠」。

  不談「武俠」是緣於自己基礎打得不夠穩、涉獵不廣,談起「武俠」便會過於狹隘粗淺;然「武俠片」作為中國專美的一個電影題材,愛好天馬行空如我,飛簷走壁的炫技功夫著實在我心裡刺上那麼紮實的一劍,永久不能自拔。作為一個「武俠片」觀影者,倒是可針對劇本角色來個點評也不為過。

  雖說我愛好武俠片目不暇給的拳腳刀劍功夫,可也一度因內容漸於空洞、招式華麗卻不動人的武俠片濫觴而失去了觀影的興味,索性好一陣子不看武俠片。

  直到陳可辛導演執導《武俠》,打起「武俠,改變武俠」的名號,意圖創新「武俠」,使我感起莫大興趣!
  
  打從《投名狀》起,就十分激賞陳可辛導演,當他集結金城武、甄子丹、湯唯等堅強卡司來打造「新《武俠》」,並且表示:「《武俠》絕不同於傳統武俠片,以科學的概念重新定義『武俠片』,為片注入全新元素:科學根據、物理學及力學,片中所有武術及功夫皆有跡可尋,合乎情理,而非憑空捏造。」莫不讓我期待萬分!

  「期待越高,失落越大。」又再一次印證它確實是至理名言。

  《武俠》確有其創新之處,利用穴道於醫學應用之奧秘以特效呈現,運用細微的觀察及科學推理來破解命案與功夫軌跡,可謂創意新意。但就片名而言,對​「新武俠」的定義與塑造著墨不多,故有吸引力的新鮮感僅在全片上半部可見,下半部則是為了交代故事而說。有影評者寫道:「前半段創新了武俠片, 後半段則是向過去的武俠片致敬。」倒是中肯,可難免有護航意味。

  「新武俠」於《武俠》該當何解?有記者於我心有戚戚向陳導提問:「電影中對『武』的展現非常清晰,對『俠』卻好像並未做過多的闡述。」對此他則回應:「武俠順應了一種平衡理念,就像『陰』和『陽』;同時,中國功夫片一直在尋找如何創新,《武俠》融合了中醫、針灸和心理、物理等多種元素,來表達一拳或一劍可以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。」詳文可見此處,另有他針對片名解疑。不難看出陳導的企圖與「新武俠世界觀」,旨在傳統中別出心裁、匠心獨運,開創「武俠片」新面向。

  可惜《武俠》有了「新面向」卻未達「新格局」,觀影下來整體感覺空有好演技的​演員,劇情卻未達出色水準,就我而言,此片沒有《投名狀》之水準,教人不難對陳導失望。失望之餘倒也有驚豔之處,飾演「教主」的王羽氣勢威震八方,凌駕其他演員風采——正是陳導對傳統武俠片之致敬——《獨臂刀》之刀王睽違十七年重返銀幕再戰江湖,不愧是一代大俠!

  《武俠》談了這麼多篇幅,個人只給普雷,不過在我認為它確是成功的!成功的營造「新武俠」的話題,引起廣眾熱烈議論,不斷提出「武俠」應該何新何變,這才是陳導立意所在,由此想來他將《武俠》原名「同謀者」改名為此,真是「圖謀鬼才」啊!

   
  接著再談另一部台灣武俠片,由蘇照彬執導的《劍雨》。

  開始接觸蘇導的作品是《雙瞳》和《詭絲》,其實他更早為人所知、廣受好評的是首部編劇作品《運轉手之戀》。由於我未看過《運》片,就從兩部靈異片的表現來說,蘇導將懸疑的氣氛掌握得很好,雖然《雙瞳》評價好壞參半,不過《詭絲》將靈異片融入動作片元素的國片創舉可圈可點,尤以劇情賺人熱淚,為他贏得票房與掌聲,以及金馬獎肯定。

  初執導武俠片,蘇照彬導演將擅長的懸疑驚悚帶入武俠世界裡,主打「變臉」題材,並特意構思出以劍為主題來描寫江湖的腥風血雨,很是切題。為配合劇本,故事靈魂人物的女主角,由擁有一身好武藝的楊紫瓊擔綱當之無愧,演技也有一定實力,可是卻沒有令我有太深刻的印象,反倒是其他參與的演員也屬一時之選,表現較亮眼的都是老底子演員——王學圻、戴立忍,搶走不少主角的丰采。

  綜觀《劍雨》,從「風雨前的寧靜」過渡到「重返江湖」的節奏由慢漸快,至高潮處刺激有餘,唯獨在描寫平淡生活時步調稍嫌過緩,會讓人忘記自己是在看一場「電影」,誤以為是電視台製播的「古裝劇」,此缺點反映出來,說是要製造反差還不夠到位,是可惜之處,故給普雷。

  而武俠片故事劇情千篇一律,不外乎講江湖殺手退隱鄉居、殺父母之仇不共戴天、兒女情長諸如此類,《劍雨》是,《武俠》也是;要說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,還不如說這才是武俠片之精髓,精采與否端看導演與編劇的功夫底子如何。

  其實若要看透《武俠》和《劍雨》,可從它們的主軸提揀一字概括。

  《武俠》講「ㄒㄧㄣ」,言「新」研「心」。以宏觀言「新」面向,創造其武俠世界的新式魅力;以微觀剖析劇情乃是探討人心之變與不變。徐四九因為一次背叛而刺激穴道抑制其「惻隱之心」,一切以法理為上,偏頗的「是非之心」不斷揣度劉金喜身為殺人犯之種種惡行惡性,直到最後才相信人若一心向善,便是為其正道——在在體證於劉金喜重新為人、渴求平凡是福的事實。

  《劍雨》講「ㄩㄢˊ」,亦「緣」即「圓」。從開頭細雨殺人不眨眼結下孽緣,遇見綠竹後生命泛起漣漪的不解之緣,綠竹死在自己劍下參悟放下屠刀的機緣,化名曾靜與江阿生共締姻緣,待最後真相大白的因緣,緣起緣滅都從「石橋」而來,呼應到「我願化作石橋,受五百年風吹、日曬、雨淋」多麼淒美!結尾呼應到開頭,首尾相連成「圓」,至此成為一個難解的「緣」,「緣」起「圓」寂,所有故事得到圓滿的交代,夫妻團圓而美滿。

  總的來說,兩片各有武俠特色,在我心中卻無法超越李安導演享譽國際的《臥虎藏龍》。不消說,《臥虎藏龍》所講的「禪」,其深度氣度俱一代風範,至今未有媲美之作。新的世代要能「再詮釋」「武俠」,得先將上乘的「武俠片」抱拳參見才行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ny97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